前言
雖然目前已有許多種車用電子的傳控接口,如LIN Bus、CAN Bus、FlexRay等,但這些傳控接口的傳輸速率表現,都無法滿足車用多媒體信息的運載傳輸之需,其中LIN Bus只有20kbps,CAN Bus只有1Mbps,FlexRay一般而言也只有10Mbps,雙線并用才能達20Mbps,這些都不足以用來傳遞實時性的多媒體信息。
然而,隨著車內娛樂系統的發展、傳控技術的精進(如:倒車后方視訊畫面),車用電子愈來愈需要使用多媒體式傳輸,最適合此方面的傳輸接口就屬MOST(Media Oriented Systems Transport,媒體導向系統運送),其次才是今日盛行的藍牙(Bluetooth)。不過,Bluetooth絕對無法全然取代MOST在車用多媒體傳輸的地位。
首先,MOST是實線傳輸,而且是光纖線路傳輸,而且可以是塑料光纖(比較省成本),使用光纖可以讓信息傳量加大,未來的傳輸提升潛力也較高,同時也較能堅穩傳輸(因為沒有接地回路,也不受電磁干擾),這些是Bluetooth的無線傳輸所不及的。
其次,Bluetooth的傳輸效能也不足,即便是強化傳輸率(Enhanced Data Rate;EDR)3倍的Bluetooth 2.0也都只有3Mbps,比CAN Bus還低,且Bluetooth在單一個Piconet區網內僅允許8個裝置相互聯系,節點裝置數也明顯不足。
所以,MOST依舊會是車用電子中的最佳多媒體傳控網絡,Bluetooth可以作為備用輔助,可以用來傳遞簡單的音訊(如:語音播報、娛樂音效)或GPS導航信息等,至于更實時性要求、更嚴苛性要求的音視訊傳輸還是需要使用MOST傳控網絡。
有鑒于此,本文將對MOST傳控網絡進行更多的說明與介紹,期望能為有心于車用電子傳控設計者帶來些許助益。
2003年MOST的傳控網絡技術逐步擴展,至少有10種的歐洲量產車采行了MOST技術,包括德國的保時捷、奧迪、朋馳、寶馬,瑞典的富豪、紳寶,意大利的飛雅特、蘭吉雅,法國的雪鐵龍、標致等。
MOST除了核心的主標準規范外,實體接線層面也允許在“電線”與“光纖”間替換運用,此外也有定義支持MOST傳輸的應用型態(Profile),如Tuner調諧器、CD播放機、放大器(也稱:擴大機)等。
一、MOST發展概述
MOST傳控網絡(也可稱:傳控接口)的發展可追溯到1997年,MOST的技術概念來自當時MOST Cooperation公司所發起的一項非正式合作,到了1998年該公司以之前的合作為基礎,結合17家國際級的汽車制造商(Carmaker)與超過50家的關鍵汽車組件供貨商(Key Component Supplier),以共同研發MOST傳控技術。
MOST在制訂上完全合乎ISO/OSI的7層數據通訊協議參考模型,而在網線連接上MOST采行環狀拓樸,不過在更具嚴苛要求的傳控應用上,MOST也允許改采星狀(亦稱放射狀)或雙環狀的連接組態,此外每套MOST傳控網絡允許最多達64個的裝置(節點)連接。
MOST也支持隨插即用(Plug and Play;PnP)機制,如此就可在MOST傳控網絡運作時直接加插裝置或移除裝置,增加擴充、維修及使用等各方面的便利性。
再者,在MOST傳控網中有一個時序主控者(Timing Master)的節點,此節點會持續地將資料訊框送入環狀接線中,等于是在扮演一個資料閘門(The gate for data)的角色。此外,在傳輸的訊框中,其前段的預序(Preamble)部分,或稱封包檔頭(Packet Header)部分將會重復地發送,與休閑中的時序受控者(Timing Slave)保持同步性。
再來,MOST的總數據傳輸率為24.8Mbps,這已是將音視訊的串流資料與封包傳控資料一并列計,在24.8 Mbps的頻寬中還可區隔成60個傳輸信道、15個MPEG-1的視訊編碼信道,這些可由傳控設計者再行組態、規劃與調配。
值得一提的是,MOST在精省成本的努力不僅是在線路材質上,使用塑料光纖的精省法只是其一,傳輸方面也因為采行同步方式而不需要設置“收發緩沖”及進行“取樣率轉換”,如此也一樣有助于成本精省。
MOST分布規模(由于MOST有較重的歐規味道,以致美國車種的采用比例偏少,僅占9%,而歐洲車種采行最多,達58%,亞太車系則介于兩者間,為33%。)